既然陶瓷后殼這么好,為什么只有小米在使用,蘋果三星做不出來?
說起手機的后蓋材質(zhì),最常見的就是塑料、玻璃和金屬了,但是除此之外,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材質(zhì),那就是小米在自家高端機型上堅持使用的陶瓷。...
說起手機的后蓋材質(zhì),最常見的就是塑料、玻璃和金屬了,但是除此之外,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材質(zhì),那就是小米在自家高端機型上堅持使用的陶瓷。
目前小米手機中的高端機型都有陶瓷版本,在發(fā)布會上雷軍對此與陶瓷工藝大吹特吹,陶瓷機身到底有什么優(yōu)點呢?
其實陶瓷和玻璃材質(zhì)的質(zhì)感上相差不大,最大的差別就是硬度和觀感上的區(qū)別。陶瓷材質(zhì)相比于玻璃來說更硬,因此陶瓷比玻璃更加耐磨,手機背殼更難出現(xiàn)刮花的情況。其次陶瓷材質(zhì)亮度更高更平整,看起來更高檔,摸起來有種溫潤如玉的質(zhì)感。
這樣看起來陶瓷比玻璃更加適合作為手機的后可使用,但是為什么目前只有小米在使用,蘋果和三星不采用更高檔的陶瓷后蓋呢?
小胖總結(jié)下來主要有這幾點原因。
易碎
大家覺得玻璃就夠易碎的了,但其實陶瓷比玻璃更加易碎。陶瓷的硬度變高,但是它的脆性更強,如果不戴殼的話,掉在硬質(zhì)的地面上很可能就碎了。
如果戴殼的話那你買個陶瓷后蓋的手機是圖什么呢?
工藝復雜、產(chǎn)量少
陶瓷的制作工藝是陶瓷粉末成型后再進行燒結(jié),陶瓷胚件本身的氣孔會讓燒結(jié)的過程中產(chǎn)生很多不可控的變量,比如說碎裂、變形等等,胚件燒結(jié)好之后就需要進行塑形,但是因為陶瓷本身太脆又耐磨,只能通過金剛石粉來一遍遍的磨,非常的費時費力,而且產(chǎn)量很少。
對于出貨量很高的大廠來說,用陶瓷后蓋無異于自殺。因為供貨跟不上,不僅會被消費者罵,還影響出貨量,得不償失。
性價比太低
根據(jù)上面的陶瓷的工藝介紹可以看出,陶瓷后殼的成本非常的高,一個后殼弄下來大概需要200塊人民幣左右,得不償失。
既然那么多缺點,為什么小米堅持采用呢?
很多人說小米上陶瓷就是為了噱頭,是一個營銷賣點,其實沒有那么簡單。想一下小米5時代的小米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?小米的品牌太過低端,紅米的出貨量占了大頭,但是低端機不賺錢啊,怎么辦,在線等很急的。
所以提升品牌的形象就成了關(guān)鍵的一環(huán),如何提升品牌形象?挑戰(zhàn)工藝難度,做出一部超高工藝難度的手機,提升小米的品牌形象,因此陶瓷工藝應(yīng)運而生。
所以小胖認為,陶瓷后蓋的誕生是小米的一場肌肉秀,借此提升品牌形象來提高手機的溢價,從而賺錢。但是不管出于何種動機,我們應(yīng)該感謝小米給手機行業(yè)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性,能夠站在一群“類iPhone”手機中喊出“我們不一樣”!
推薦閱讀:k1手機